Immortalité
Published on

爬富士山是攀登健行還是「排隊踩點」?

mt-fuji-crowd

富士山,一座足以代表日本,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本身存在更有著重要象徵意義的聖山。縱觀歷史,從平安時期到戰國時代,甚至是到今日,富士山對於日本人來說都是重要的精神信仰,除了宗教意涵外還有無數的藝術作品、文學創作皆來自其靈感來源,日本人對於富士山的執著更透過電影、動畫、書籍等方式將文化輸出至全世界, 讓富士山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世人心中。

mt-fuji-crowd

在富士山頂上第一道由雲霧折射閃耀的日出光芒,被視為吉兆與福氣的「御來光」。

最早登富士山的紀錄可追溯至西元六世紀的僧人,富士山對於日本人有著神聖且崇高的地位,使許多求道者、法師甚至皇室家族趨之地前往,在18世紀經過至目前為止最後一次的火山噴發後更開啟了全民登富士的新扉頁。

如今富士山的名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慕名前來。大部份人會趁每年七到八月雪融的夏季登富士,由五合目(半山腰)登山口開始起登,其中又分為四條主要登山路線,包括最受歡迎及最適合登山初學者的吉田線、富自然綠意的須走線、較為陡峭困難登山老手限定的御殿場線及富士宮線。

但是,你知道有多少人爬富士山嗎?

mt-fuji-crowd

近年最高峰為 2010 年的 32 萬人,估計 2019 的令和元年攀登人數將會再造顛峰(單位千人)。圖片來源/statista.com

以過去十年的入山人次統計及開放山屋入山的時間,平均一天大概有 4500 人登山,若將人數大致歸納計算在最多人選擇的吉田路線,那這代表著登山路途中每一公尺的距離需要同時容納將近兩個人的超高行走密度

就算對於富士山的「人潮盛況」多少有所耳聞,但是當你實際爬富士山時,會發覺自己並不像在攀登一座山,倒像是在「排隊」到某個地方。

不可否認,富士山勢的壯闊宏偉、雲霧繚繞的廣邈多變、日出時分的摒神感動、火山口的震撼磅礴,再再都說明了攀登過程中來自大自然的愉悅享受,但是遠超出土地承載的人潮卻極盡所能的破壞體驗的感受。

mt-fuji-crowd

(左圖)六至七合目開始「排隊登山」的盛況。(右上)凌晨攻頂途中,在兩條路線交會處壅擠的堵塞狀況。(右下)從最後登頂路段向下俯瞰,之字山路連綿不絕的人潮。

筆者不是生長在日本,不盡理解富士山的宗教意涵、不是懷著朝聖莊嚴的心態邁開步伐,純粹帶著爬三千公尺以上山岳的攀登準備,想一探那座世界級同時又象徵著日本的第一高峰。

但是,這樣的攀登體驗不由讓人覺得這不過是個——用山來包裝的消費場所

mt-fuji-crowd

吉田線七合目與山頂之間短短不到4公里的距離,卻有16間山屋遍佈其中。山屋除了販售食物、飲料及補給裝備外,更以獨特的方式販賣「紀念品」。

mt-fuji-crowd

富士山人潮 排隊 朝聖金剛杖許多登富士的人會購買木製登山杖—金剛杖,登山途中可以用200円到500円不等的價錢,依序請人燒印每個休繼點不同的特色圖章在木杖上,最後會完成一支滿是燒印圖章的「紀念品」。

不過若探究金剛杖的發展歷史,會發現它與富士山並沒有互相影響的直接關係,不禁讓人懷疑,人手一支紀念杖及燒印盛行的現況,是否參入了過度的商業行為?

登的不是「山」 而是「富士之名」

登山,不再是平靜的行走在山林裡,與大自然對話並謙遜地感受自身的渺小。一道道鋼筋石砌擋土牆及連綿至山頂像堡壘般的山屋,阻隔了與自然最親密接觸。喧嘩的人潮與各式各樣的商業行為,就像將遊玩活動轉移到山中進行,失去了大自然原有的純粹。

mt-fuji-crowd

從古至今,登富士的演變歷程,到底是人們朝聖的決心使之漸漸發展的蓬勃熱絡;還是後來「為了吸引更多人前來」的商業考量,進而將步道整備的更完善、打造低門檻易達成的環境條件?

若是抱著登百岳、享受身自然中跋涉於山林的期待前往,也許會敗興而歸;不過,若是持著一探「富士之名」的心態,其沿途眾多的休憩補給站、較為緩慢的行走路程,都大為降低實際登山的難度及達成的門檻,而富士山所承載千年的文化信仰,深植在人們心中的那份情感連結,都將會是一圓嚮往之情的朝聖體驗。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