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ortalité
Published on

《阿特拉斯聳聳肩》論利己與自由

atlas-shrugged

閱讀,最大成就在於能夠與書中的知識經驗與觀點進行對話,將它們與過去所擁有的智識相結合而不管是接受新知也好還是來會論證交流,都是對於知識全新的堆疊。 而最過癮的莫過於這些書中傳達的思哲,能顛覆原本既有的觀念並且重新塑造自己新的世界。


阿特拉斯聳聳肩 atlas-shrugged》是一部由美國作家艾恩蘭德(Ayn Rand)1957 年出版的經典文學,裡頭融合了哲學、政治、經濟和道德等多個層面,作者透過故事中的對話和角色之間的衝突,探討個體權利、財產權、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等議題。每個部分的觀點論述都很明確,個人覺得是部具挑戰和思考價值的小說(因為論點鮮明也帶些爭議)。

客觀主義

atlas-shrugged

photo/steemitimages

Ayn Rand 出生於俄羅斯,經歷了十月革命,她的家庭和學業受到了俄國共產黨計劃經濟的實質影響。因而一直嚮往著美國自由主義的價值觀,最終移居美國成為了一名編劇家和作家。這樣的成長環境以及她研究所學和經歷的一切讓她對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有著深刻見解的觀點。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她逐漸形成了《客觀主義》思想哲學,正是她多年來著作的結果。

客觀主義的大部分的概念我個人非常的認同,不過有些論點還是抱持著不同的想法,客觀主義簡述:

  1. 客觀現實:客觀主義強調世界存在獨立於個體認知的客觀現實。現實是一個客觀、不可變的實體,不受主觀、情感或信仰的影響。

  2. 理性:客觀主義強調理性的重要性。透過理性思考和邏輯推理來認識和理解客觀現實。

  3. 自利原則:個體追求自身幸福和利益的權利,個體可以通過追求自己的利益來實現最大的個體和整體社會幸福。

純粹自由資本主義

機會均等法案 -> 反壟斷法案?

閱讀最初令我感興趣是「機會均等法案」,基本上就類似近年來各個科技巨頭(任何產業巨頭)與政府之間在來回攻防的反壟斷法案。

壟斷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競爭和生產集中到一定程度後的必然結果。生產集中才能最大限度的進步發展,但同時也可能會造成掠奪、排擠等削弱損害競爭對手權益的結果。

而反壟斷的核心理念是維護競爭的自由性,與其說反壟斷,更符合本質概念應該是「維護自由競爭」或是「反對限制競爭」,而維護自由競爭從過去的抵制企業到現在的管理企業的「行為」,但是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卻非常多樣化,甚至是不同的道德觀或價值觀之間的衝突。

atlas-shrugged

2011-2014 出版的三部電影。photo/i.ytimg.com


自己成長的背景與環境,讓我不斷去選擇相信並切告誡自己:追求物質是庸俗的、是粗淺的、是沒有靈魂的、是沒有溫度的,我拒絕(或是說逃避)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但越來越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只是拒絕去深入思考,而去選擇一個看起來更符合「道德」,看起來更高大上的價值,站在政治正確的價值制高點再拼命的去捍衛它。


資本主義,是許多文學作品和電影經常抨擊的主題之一。它們指出了許多資本主義所衍生的問題是如何損害了人類的心靈和社會發展,包括不公平的資源分配、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階級複製現象、資本家的剝削行為、社會不平等、消費主義等等,最根本影響到了自然環境和個人心理健康。

我自己對它貼上一個又一個負面標籤,但 「存在即真理」仔細去細想更深層的緣由,這是個人類文明發展必定會有的過程與結果。

atlas-shrugged

金錢是演化而來,商品的本質是人類的勞動,人們投入自己的時間和能力來生產商品,再用它去交換他人生產的商品,發展久後交易媒介(貨幣)的誕生去解決單位價值不對等的問題。

如果我擅長細緻手工藝,我可以利用金錢購買那些我不擅長生活物品,例如種植的農產品,這樣可以節省我投入在我不擅長的工作上的時間和精力。節省下的資源可以用來在我擅長的領域更加專注,以製作更高品質的產品。而人類追求卓越是人性的重要慾望之一,這正是社會分工的動力,也是人類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過程。但是隨著專業分工變得越來越細化,會讓人有種:「我跟這個社會的關係只剩下金錢的單向關係」容易產生兩種極端感情:擁抱與厭惡。


儘管現代資本主義漸漸走向剝削者的狀態,但也不代表資本主義本身是所有的罪惡來源,書中所描繪的是一個理想的資本主義,個體自由、公平競爭、追求利益、市場經濟與理性,而這也是資本主義最根本的價值,正也是人類持續進步的驅動力。

資本主義是個複雜的體系也是我們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其優點也存在問題,但無論如何它都在不斷塑造著我們的文明和社會。而百年來人類不斷在嘗試的就是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福祉)之間找到平衡點,進而適應各個國家民族獨特的文化和社會需求(還有不斷變化的社會氛圍、人民意識)。

利己與利他

從個體到社會,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密不可分的概念之一就是「利己與利他」。

《阿特拉斯聳聳肩》強調個體主義和自利主義的理念,並探討了個體追求自我利益與利他主義之間的衝突。
利己主義:強調個體應該首先關注自己的利益,追求自身的幸福和成功。
利他主義:強調將他人的利益置於自己的利益之前,關心社會的整體福祉。

atlas-shrugged

阿特拉斯是希臘神話裡的擎天神,被宙斯降罪來用雙肩支撐蒼天。 photo/aier.org

這些對立的價值觀在故事中得到了充分展現,角色們經常面臨著犧牲自己的利益以服務他人的抉擇。這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一樣,現實中每個決定都是關乎個體與社會關係的選擇,不論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決定,還是企業和政府的大決策,利己與利他無時無刻在生活中產生衝突、歷經不同的價值觀碰撞。

Ayn Rand 透過這些故事情節挑戰了純粹利他主義的觀點,主張個體的自由和權利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她在書中強調了一句貫穿全書的觀點:

「我以生命以及我對生命的熱愛發誓,我永遠不會為別人而活,也不會要求別人為我而活!」

這種個體主義的價值觀深深吸引了我,也是我所崇尚的價值之一。


成為自私的人

那又要如何區分「利己與自私」?一個偏向中性正向,另一個則是貶義負面,兩者都是追求個體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區別在於對待他人的方式是否涉及傷害或有不利他人的影響。但在追求個人滿足與個人目標所做的每個決定,一定會有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那這種時候利己不就等於自私了嗎?到底要先照顧好自己的需求,還是要先滿足整體的和諧?


從小的學校教育與成長的周遭環境,不斷地告訴我:「自私是不對的」「你不能這麼自私,你不能只想到你自己」「你不能這麼自我中心」

自私一直以來都被貶低成極不道德的行為,就算是在他人眼裡非常自我的我,在成長的過程多多少少還是會對自己自私的行為感到羞愧、自責、懷疑和自我不認同。後來漸漸明白到,我就是這樣的人,委屈自己做不願意的事情會讓我極度的痛苦,那我寧願背起「自私自利」討人厭的罵名。

atlas-shrugged

photo/i.pinimg.com/

人際間的關係都是在彼此索求,最可怕的點是有時候我會覺得這種索求彼此都不願意且不快樂,但已經深陷在這種「互相」的關係依賴裡,而忽視了自己真的需要被滿足的部分,然後許多人都得以為委屈自己是為了對方好,但實質上這可能是種彼此遷就的共生關係。


而後,閱讀了《自私的基因》後引發的思考觀點,讓我更加相信人類在本質上都自私的,所有看似無私的行為背後都包含著自私的因素。我之所以想為他人做好事,可能是因為我追求社會價值的認同、滿足自己付出的慾望、或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影響力等等,每一種情況都可以追溯到某種自私的慾望,只是表現在不同的層面和形式上

這讓我更加地去思考在人際關係中的行為背後可能存在的動機。「利己與利他」、「自私與無私」是一個復雜而多面的議題,我們都在站在不同的立場,在個體與群體之間,在自由和責任之間找自己的平衡和解釋的方式。而我總是理想地相信,每個人只要把自己顧好世界就好了,進一步的,了解自我的人們互相激勵與碰撞,才會誕生「更好」的世界。


愛與性:性,是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作者或是翻譯都很厲害,故事中的每個角色的塑造都經過精心設計充滿了情感與脈絡。他們各自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信仰,作者能夠很洞徹的詮釋人物,從一連串的表象行為與反應,慢慢地帶出角色心底最深處的情感與價值觀,每個人物從隱晦不確定的探索至發覺自我結果的過程完全有跡可循但又充滿驚奇,而這正是讓故事的更豐富更深度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像是真的存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人們(除了 John Galt 太過於完美外)。

atlas-shrugged

photo/2-BP.BLOGSPOT

令我最深感驚訝與著迷的,除了故事劇情帶入角色之外,還有這些角色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一種直接、毫不掩飾的、真誠坦然地表達情感的方式,讓人深刻。

女主角 Dagny Taggart 與三位男配角之間彼此複雜且真摯的情感關係,每一個關係都代表著不止一種面向。

Francisco d'Anconia:信任、仰慕和尊敬;
Henry Rearden:競爭、欣賞與被認可;
John Galt:理想、與對於自我本質追求的敬仰;

這三種都可以是愛情的樣子,而相應發展出的愛與性,會說 Dagny Taggart 不忠嗎?一點也不,她才是真的自由坦然的人真誠面對自已的情感,他們彼此的關係是如此的成熟清徹(三位男性彼此之間也有著激勵、挑戰、欣賞與尊敬的關係),而所有的前提都是「理解」。


也因此帶出了 Ayn Rand 對於性的看法,她不認為性慾是一種原始動物本能的看法,而是認為性是人精神價值觀的一種體現,性是只能透過肉體反映出來的抽象的知性和精神價值觀,而不僅僅源自動物本能。


成書於 1957 年,隨著時代的發展以當時的故事設定,在現在看來有些論述稍嫌不足或帶入感不夠強烈,但其中許多部分仍然激起我對自由主義、個體主義以及道德問題的思考。這本書一點都不難讀,現實的場景設定、懸疑的劇情推進、以及貫穿全書的社會思辨,硬要說大概就是厚厚的三本篇幅很長吧。

矛盾其實並不存在,你無論在什麼時候遇到矛盾,檢查一下你有哪些前提,就或發現其中一個是錯的。

他並不覺得這種感覺有什麼不對和矛盾,他不從不去把自己的需要弄清楚,因此就能避免那些沒有明確和未說出口的東西發生衝突。

人們不願意去思考,他們在麻煩中陷的越深,就越不願動腦筋,但他們的某種本能會讓他們覺得應該去想一想,這讓他們很慚愧。所以他們會去祝福和跟隨任何一個給他們理由不去思考的的人,只要讓他讓他們自己的罪惡、弱點和內疚變成一種美德—一種崇高智慧美德。

你認為你在捍衛某種用則,但其實那只是你毫不現實空想而已,你這麼做的唯一原因是你自以為是。

對大多數藝術家而言,只有一種激情比被人欣賞的慾望還要強烈:他們不敢確定他被欣賞的真正原因。


外記:

《阿特拉斯聳聳肩》與《美麗新世界》是完全相反兩極的理想上烏托邦,一個是理性、公正、自由、思考資本主義的烏托邦,而另一個是快樂、秩序、一統、和諧社會福祉主義的烏托邦。兩個都是極度理想化令人嚮往的世界(不存在),但是閱讀完《美麗新世界》後引發的思考仍然難以撼動個人觀點。

思考本身是個潘多拉的盒子,是神話中的智慧之果,John Galt 說,若你拒絕接受思考帶來的原罪,那你就不值得生而為人。但真有必要生為而人嗎?

Category